修行,就像看电影:
文|李雪
01
这段时间在试着理解“身”“受”“心”“法”四念住,怎么修是对的。
对身体的状态和运动有觉知:身体不是我。对身体感受有觉知:感受不是我。对情绪念头有觉知:情绪念头不是我。
对缘起有觉知:万事万物依照因果规律运行,而不是按照“我认为‘应该’怎样”去运行。
最终会明白:并没有“我”真实存在,“我”是造作出来的概念,把“身体”+“情绪感受”+“念头”捏合成“我”,就有了我。不造作的时候,就无我了。
没有我的时候,“觉”依然在。依然能觉身体,能觉念头,只是不再捏造出“我”。
修行的核心是那个觉知,怎么觉知才是正确的呢。
02
修行的核心是那个觉知,怎么觉知才是正确的呢。
就像看大荧幕电影,我会选择中间靠后排的位置,刚好轻松看见整个屏幕,是最舒服的,如果站在荧幕前贴近了看,会看得头昏眼花。
修行觉知,我的理解也是,要有个可以轻松观察的整体视角。我不太喜欢盯着某个细节去觉知,比如某些禅修教的,感觉呼吸时,鼻孔出气进气,人中那个部位的微细感觉,这种禅修让我很痛苦,憋闷昏沉。
我看电影,虽然会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,但是我知道电影只是个故事,不是我。修行也是一样,观察这里有个身体,身体在呼吸,身体在动作,有各种情绪感受念头不断升起落下,生生灭灭…
就这样轻松敞亮地看这个电影就好了,过程中会无数次忘了自己在看电影,扑进某个念头、沁入某个感受里。觉察到自己迷失进去、以为是电影主人公的时候,再出来,继续看电影。
总之,有个轻松敞亮的整体视角,看着一切生生灭灭的发生,而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我。不憋闷,不强迫,不刻意用力,开阔敞亮。
这其实很不容易,因为小我的业力惯性,就是抓住一切都是我,抓住任何机会迷失进去。一个感受、一个念头都要迷失进去。
比如身体有个不舒服,“我”立刻扑进去,沉浸在这个不舒服里,同时升起一系列悲观的念头、嗔恨的情绪。这时候提醒自己,觉察到身体在难受,但身体不是我,接连升起的情绪念头也不是我。我只能看着这一切生灭上映。
累积觉察到小我灭去,身体再痛,也不会受苦,痛就是一系列震动频率,被人类命名为“痛”而已。
写下这段思考,因为小我太强大了,我整天都在迷失,所以写下来帮助自己厘清真相,也给粉丝们一个修行的参考。
作者 | 李雪
心理学学者,新浪微博 @李雪爱与自由 。著有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《走出剧情》《有限责任家庭》。当当、京东、淘宝全平台在售。
公众号 | 初心心理
公众号 | 李雪爱与自由
编辑 | 林诗野
插图 | Banksy
03
@灿烂如你DL:通常说的接纳允许又怎么理解呢?小我是人类的欲念,用觉察让小我变弱甚至消亡吗?还是接纳允许有小我存在,不自恋不控制,和小我与之为伴。
@李雪爱与自由:你看电影时,会不会说:我接纳/不接纳这个故事情节,我要以女主为伴/为敌
延 伸 阅 读
《 你常讲的“小我”是指什么 》
《 从 自恋妄想 到 现实世界 》
《 真实的妈妈,真实的世界 》
《 舒不舒服的修行 》
《 修行的第一步是啥 》
《 如果成长只成长出优越感 》
《 被一罐饮料打翻的“小我” 》
《 “小我剧场’又开播啦” 》
点开这颗跳动的心,来初心社区,看李雪直播,向老师们提问,唠唠你的人生故事。初心心理社区,咱自己的心理社区。